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09-2010学年度八下语文周练六(word版)
文档类型:.rar
文档大小:17.23 KB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13-02-27
下载次数:
下载地址
文档介绍
一、基础检测(31分) 2010-6-7
1.下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5分)
A.器宇轩昂(yáng) 云翳(yì) 垓下(hái) 讪笑(shàn)
B.忍俊不禁(jīn) 粲然(càn) 楷模(mú) 诠释(quán)
C.掩口葫卢(ān) 揶揄(yē) 奇崛(qū) 深谙(yīn)
D.脍炙人口(huì) 亵渎(xiè) 瑰宝(gūi) 魅力(mèi)
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浩首穷经 社俾 匡扶 B.娴熟 婉尔 拊掌
C.强词夺理 飘泊 帝胄 D.猖獗 篡逆 侫言
3.下列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5分)
①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
②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的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
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4.按要求填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16分)
(1)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边塞奇异壮丽风光的句子是 , 。
(2)写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的句子 , 。
(3)通过写高级将领来描写军中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4)写边塞的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清明节
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何谓清明?可解释为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一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出现。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到,气温升高,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农业节气,还是一个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祭祖上坟,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的地区,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要谈清明扫墓,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相传与纪念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因内乱出亡,一路上饥寒交迫,随从介子推割股肉而饱重耳。后重耳复国为晋文公,请介子推做官,但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下山。文公为了逼他下山,下令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因此被烧死在山中。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用烟火,只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每年此日,文公还亲自去棉山祭扫。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增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两节相近,遂合二为一。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时已经很盛。唐人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那么,到墓地祭祀为何叫扫墓呢?扫者,扫除也。清明时节,正是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时,在荒野冷落了一年的亲人坟墓往往杂草丛生。于是祭祀前,须先扫除一番,拔去坟头杂草,将被风雨冲刷侵蚀的坟头重新培整。培整的方法是在附近用锄头挖几块脸盆大小的带草皮的“泥饼”,然后把“泥饼”一正一反地叠到坟头上。
我记得在50年代时,宁波乡下还保留着这一种传统风俗:每天清明节,儿童喜欢摘些柳条,编成柳圈戴在头上;又喜相约上山向扫墓者“包”青团馍糍。青团馍糍是用糯米粉和青蒿做成的点心,是扫墓者必备的祭品。“包”是讨的雅称。那时候扫墓的人家很乐意让人家分享祭品,故有“包”必得。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每逢清明时节,想到父母在艰难中度过的一生,想到他们来不及赶上改革开放后特阜民康的好年头,不免感叹唏嘘。抚今思昔,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憾。
清明扫墓的风俗看来还会流传下去。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深层崇拜祖先“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如今,利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和社会对青少年加强传统爱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等方式让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在祭炎黄二祖的同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