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资源,助您学习进步!
客服咨询:QQ195759770、微信1587174575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精选试题 > 初中语文 > 初一语文 > 七下期末

汉阳区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类型:.rar 文档大小:11.49 KB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13-05-05

    微信扫码,手机端下载本文资料

    下载地址
    文档介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身份的色彩

    古代中国社会中,身份是有颜色的,不同的色彩,对应的是不同的身份。

    皇帝垄断了黄色。不过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色,是从隋唐之际开始的。从此一直到封建皇帝滚下龙庭为止,一千多年的时间,大自然造化的黄色,成为皇帝的禁脔。皇帝为什么垄断黄色呢?因为黄色是太阳的色彩,而皇帝就是人间的太阳。明朝禁止臣民用黄,所有的黄,包括柳黄、明黄、姜黄诸色都禁止民间使用。清朝甚至禁止与黄色接递的香色、秋香色、米色等。只有皇帝特别恩赐的才可用,如黄马褂之类。

    高级官员垄断了紫色、红色。杜甫诗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有达官显贵才可以用朱红色的大门,不但老百姓不能用,低级官员也不能用。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和亲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朱色。这就是把飞黄腾达的人形容为“大红大紫”的原因。明朝取消了几百年来最为高贵的紫色,以红色代替,规定一至四品绯色,绯色就是红色,从此,鲜艳的大红色是黄色之后的最高贵的色彩。

    大红大紫的鲜亮色彩被中高级官员垄断民了,给下级官员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色彩了。唐朝规定五品六品的低级官员只能穿绿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明朝规定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基本打了个颠倒。但无论青色还是绿色,都是并不鲜亮的色彩。白居易《琵琶行》写道,“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当时被贬谪,当了江州司马,是一个品级低下的小官,只能穿黑糊糊的青衫。

    只有高官才有资格用紫色、红色的服饰,所以,官迷们对于紫红深怀渴望期盼之情。对于低级官员的艳羡,富有人情味的皇帝大概也考虑到这种心理,因此在严格不同身份等级官员服饰色彩的规范的同时,又格外开恩,制定了“借绯”、“赐绯”、“借紫”、“赐紫”制度。所谓“赐”和“借”,无非是说,虽然按照你的官品,你还没有资格用这个色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恩赐给你这个资格,或者开恩权且借你这个资格,使用这种色彩。事实上,皇帝开恩,不管“赐”什么“借”什么,都不会出现“赐黄”“借贵”这样的制度,皇帝专用的黄色是绝不出借的,绝不许他人染指的。

    官员垄断了色彩,留给老百姓的基本上就只有最黯淡、最难堪、最普通的色彩了。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老百姓除了穿麻布,还穿用牛毛织成的褐,由老百姓而当官,就叫做“解褐”。实质上褐不但是牛毛织成的衣服,而且也是做这种衣服的原料牛毛的自然颜色。“衣褐”也就是老百姓的身份标志。

    可见,在古代中国社会,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色彩。身份色彩就是纲常伦理、尊卑等级的体现,是不可僭越的。

    5、下列对文本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拥有对所有色彩的分配权。

    B、中国古代官员们垄断了色彩。

    C、身份是有颜色的,不同的色彩,对应的是不同的身份。

    D、身份色彩是纲常伦理、尊卑等级的体现。

    6、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皇帝特别恩赐的黄马褂称之为“赐黄”。

    B、红色和紫色是黄色之后最高贵的色彩,所以人们把飞黄腾达的人形容为“大红大紫”。

    C、皇帝制定“借绯”、“赐绯”、“借紫”、“赐紫”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官迷们对于紫红的渴望期盼之情。

    D、在中国古代社会,老百姓的身份标志就是“白衣”、“衣褐”,因为老百姓只能穿面料本色的衣服,比如麻布本色是灰白色,用牛毛织成的衣服是褐色。

    ------分隔线----------------------------
    Powered By EmpireCMS 武汉教育资源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H111.COM,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码: 鄂ICP备18026666号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若侵犯你的版权,请直接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