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环境教育优秀教案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武汉市教育局
市环保局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环境教育优秀教案
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区环保(分)局、教育局,市直属中小学、幼儿园:
为进一步拓展“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活动,鼓励各级绿色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在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促进环境教育教科研工作和成果的交流与传播,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决定开展“环境教育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作品范围
市级以上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课、环境教育专题课、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案例或多媒体课件。
二、参评作品类别
(一)学科渗透及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学科渗透类教案涵盖所有学科中的环境教育主题等)。
教案包括题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要素。
(二)环境综合实践类案例(包括环境主题活动、班队会及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合实践类案例包括题目、活动目的、方法、条件、地点、参加人员、实施步骤及活动效果等基本要素。
(三)多媒体课件类(围绕教材或主题活动中环境教育渗透点,设计制作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简要说明等基本要素。
三、参评作品要求
(一)参评作品要紧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要求科学、严谨、创新、可行,具有示范作用。
(二)参评作品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过;凡参评者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的作者最多不超过2人。
(三)多媒体课件作品制作软件、制作工具、课件风格形式不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件制作形象直观,操作简便快捷,适应网络资源共享。
(四)参评的文字教案、案例作品一并上交纸质稿(A4纸规格)一式2份,另附本作品的电子稿。
(五)多媒体课件作品不需交纸质稿,以光盘或电子邮件形式上交,提交作品时应包括:
1、多媒体课件参评作品原文件;
2、多媒体课件参评作品说明,说明用TXT文件(说明作品名称、涉及学科、作品脚本、文件大小、开发平台、运行环境要求、应用软件安装方法等)。
(六)参评者均应填写参评作品推荐表(见附件)。
四、评选方式及要求
(一)参评者将作品及推荐表报至所在学校,由学校集中报送区教育局,各区进行选拔、评选后报市评选活动办公室,由市教育、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确定名次并予以表彰。
(二)参评作品分中学组、小学组、幼儿组,并按学科渗透及环境专题课类、综合实践类、多媒体课件类分别评选;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将甄选部分获奖作品以优质示范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具体实施方案另行通知)
(三)各区按分组、分类选送作品,每组每类数量不得超过10件,每个学校(幼儿园)每类作品限报1-2件。
(四)各区推荐的作品要考虑作品的类型和学科分布,尽量体现作品的代表性。
(五)参评作品严禁从网络上下载或抄袭,一经查证,取消参评资格。
(六)已往参加本项赛事的获奖作品不得参评。
(七)各区须另附参评作品信息表(用Excel电子表格录入,含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者单位、区获奖级别)。
五、评选时间安排
(一)2014年3月,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评选活动通知。
(二)2014年3月—8月各区教育局、环保局组织辖区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报送参评作品并附各区参评作品信息表,2014年8月30日为报送参评作品截止时间。
(三)2014年9月—10月,市教育局、市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选,并发文及颁发证书。
(四)2014年11月,环境教育优质示范课展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其他事项
市评选活动办公室设在武汉市环保局,由市环境宣教中心负责安排落实相关评选事宜。
联系电话:85806077,联系人:王彬彬、万梦盈。
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及各区参评作品信息表的电子邮址:511588556@qq.com。
附件:环境教育优秀教案、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推荐表
2014年3月11日
附件:
环境教育优秀教案、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推荐表
参赛作品类别: 填表时间:2014年 月 日
姓 名 |
|
性别 |
|
职务/职称 |
|
照 片 (一寸免冠) |
|||
工作单位 |
|
所教学科 |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址 |
|
||||||
作品名称 |
|
||||||||
作品内容简介: |
|||||||||
声 明 |
本人参评作品属个人原创,如因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出版物汇编、图书出版发行等产生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声明人: 年 月 日 |
||||||||
单位推荐意见 |
签 章: 年 月 日 |
||||||||
区教育、环保 主管部门 意 见 |
签 章 : 年 月 日 |
||||||||
注:参赛作品类别: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专题课、综合实践、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