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资源,助您学习进步!
客服咨询:QQ195759770、微信1587174575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精选试题 > 初中语文 > 初一语文 > 七下期中

汉阳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类型:.rar 文档大小:9.63 KB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13-05-05

    微信扫码,手机端下载本文资料

    下载地址
    文档介绍
    (二)阅读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自传《通往权力之路》节选,完成第10-13小题。(12分)

    像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样,学生时代的往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得五岁的时候,老师叫我读“W-R-A一P”这个词,当时我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虽然我读对了,但我当时认为“他们总是让我读那些最难的词”。后来上常识课时,我第一次体会到“谚语”的魅力。我那时已经有了点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按字面意思思考的习惯了——在这方面也许至今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对“跳之前先看一看(即三思而后行)”这样的比喻感到很困惑:我想,这句话还不如这么说呢:“过十字路口之前先四下看看。”这样说还受务实一些,因为我上学途中要横穿一条很危险的马路。而且,与我之前和之后的孩子一样,我也曾得意洋洋地指出,这个谚语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谚语的意思是互相矛盾的。

    在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读到吉卜林的作品。他于1936年1月逝世。但一接触到吉卜林的作品;我就对他的诗歌和小说着了迷,常常要求父母给我买一本吉卜林的书作为圣诞礼物。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能够让儿童了解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实际上是带他们进入许多更广阔的世界——包括大英帝国、人们的工作、英国的历史以及动物王国。像我后来接触到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吉卜林的作品也让我了解到格兰瑟姆小镇以外的浪漫生活。到这时,我的阅读所涉猎的范围很可能比班上的多数同学要宽得多,毫无疑问,这也是受到了我父亲的影响,这一点有时也会显露出来。我至今仍记得曾写过一篇关于吉卜林的文章,我在文中使用了“乡愁”这个词,于是便有人指责我是从哪本书上抄袭来的。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气得火冒三丈,其实那个词我用得很自然,并不是有意抄袭。



    我的父亲是自学成才的,非常喜欢阅读,经常与我讨论我在学校星学到的东西。有一次,他发现我居然不知道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就立即给我补课。直到现在,惠特曼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父亲还鼓励我读一些古典作品,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当然还有狄更斯的作品!狄更斯的《双城花》有很强的政治性,也是我最喜欢的。我父亲那时还订了一份名叫《希伯特》的哲学杂志,尽管我努力了,但仍然很难读下去。

    10、阅读第二段,“我”为什么对吉卜林的作品着了迷?(3分)

    11、结合文章内容,请给文章写一个小标题。(3分)

    12、“乡愁”一事,童年的“我”气得火冒三丈。结合全文,作者写作时,对这段生活的感情如何呢?(3分)

    13、阅读第一段,结合文段内容,说说“谚语”一词翻译得是否准确,为什么?(3分)
    ------分隔线----------------------------
    Powered By EmpireCMS 武汉教育资源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H111.COM,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码: 鄂ICP备18026666号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若侵犯你的版权,请直接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